睡眠障碍会增加青少年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01
睡眠和昼夜节律功能障碍与青少年的焦虑、抑郁和自杀有关,应被视为可改变的治疗目标。
在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和睡眠研究协会的虚拟年会上,四位睡眠专家和研究人员说,针对青春期早期睡眠和昼夜节律紊乱的干预措施可能会改善共存精神障碍的日常功能和长期结果。
匹兹堡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AdrianeSoehner博士提出的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影像学可用于评估整个青春期的灰质成熟度。成像可以捕捉发生在青春期的神经重组,这可能会增加大脑发育异常的脆弱性。Soehner说,时间顺序和预测的大脑年龄之间的偏差可用于预测非典型发育以及可能患有或存在精神疾病的风险。
一项新兴的研究工作正在研究青少年大脑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以及这种发展与精神症状以及健康和不安的睡眠之间的关系。
02
睡眠障碍加重焦虑
DanaMcMakin博士说,他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副教授。佛罗里达国际位于迈阿密,大约?90%的患有焦虑症的儿童进入青春期时,之此前就存在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彻夜难眠和做噩梦。
作为他们由?NIMH资助的多年儿童焦虑症治疗研究?(CATS)的一部分,匹兹堡的?McMakin及其同事探索了针对青春期的焦虑和睡眠是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评估了?134名?9至?14岁的焦虑青年,并参加了?16次认知行为疗法或以客户为中心的焦虑疗法;56%的青年是女性。在开始治疗之前,91%的参与者有明显的睡眠困难。McMakin说,虽然这两种焦虑疗法都减轻了参与者的焦虑,但?78%的治疗完成者仍然有临床睡眠障碍。
在该组中,50名青年参加了一项针对睡前想法、感受和行为的睡眠干预公开试验。这项为期六到八次的干预包括指导一种名为“品味”的新型睡前技巧,旨在激活积极情绪,减少睡前的警惕和觉醒,并用积极的想法代替担忧和沉思。
参与者被要求反思他们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并在睡前在想象的个人?YouTube频道上重播这些时刻。如果出现令人担忧的想法,研究人员会告诉他们切换频道。
使用这种技术的参与者经常报告说他们睡得更好,做的噩梦更少。麦克马金说,他们残留的焦虑减少了,四年后仍然降低,他们继续睡得更好。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品尝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
03
睡眠不佳与自杀有关
罗格斯心理学助理教授杰西卡·汉密尔顿博士讨论了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和睡眠不足似乎可以预测青少年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以及完成自杀的风险。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近四分之三的美国高中生在上学之夜的睡眠时间少于建议的至少八小时。汉密尔顿说,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的青少年自杀未遂的风险是睡眠时间较长的同龄人的三倍。
她说,睡眠不足会损害认知功能,包括决策、注意力和自我调节,还会加剧情绪。
在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的资助和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研究员资助下,汉密尔顿和匹兹堡医学中心精神病学部门的同事从抑郁症和自杀的强化门诊项目中招募了40名青少年。该项目包括小组和个人治疗和药物管理,每周3天,每次3小时,持续3个月。参与者(80%为女性,88%为白人,平均年龄14.97岁)每天写日记,记录自杀想法、自杀想法的强度,以及对负面社会压力的反应,范围从0到100。他们还在手腕上戴了一个类似手表的设备来记录休息和活动的时间在该组中,82%的人报告没有计划的自杀意念,70%的人有计划,48%的人有意图。鉴于这些年轻人自杀的严重性,研究人员密切监测他们并经常与他们的临床医生互动。参与者平均每晚睡眠时间约为?7小时。他们在?84%的日子里经历了不良事件,通常当天将压力源评为?57/100。睡眠比平时少的夜晚会导致第二天的压力反应更大。
汉密尔顿说,这项研究强调了在个人层面研究睡眠的重要性,并评估了短睡眠如何增强第二天对社会压力源的反应和自杀念头的强度。
最后,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兰德公司的副行为科学家?LuDong博士和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临床心理学教授?AllisonHarvey博士评估了使用Harvey开发的一项干预措施——跨诊断睡眠和昼夜节律干预?(TranS-C)——针对不同的睡眠和昼夜节律问题。TranS-C包括指导以帮助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时间并纠正与睡眠相关的无益信念。
在由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资助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他们对?176名习惯性晚睡的“夜猫子”青少年进行了六次?TranS-C或关于睡眠和健康的心理教育,这是一种主动的仅信息控制.虽然两组都没有采取更早的就寝时间,但接受?TranS-C的青少年在完成治疗后和六个月后报告说睡眠更好,抑郁症状更少,身体健康问题也更少。——《学习睡觉:心理治疗师教你摆脱失眠的折磨》
你是否会因为没钱给车加油,或者没钱购买日用品而感到焦虑或沮丧?你不是一个人。人们现在的生活成本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且目前仍在受到新冠疫情封锁的影响。当然,个人没有能力改变经济形势,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行动来保持理智,并改善心理健康。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各种原因,心理健康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焦虑和抑郁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健康,需要认真对待。在寻找官方机构医疗帮助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自己就能做到的方法,或者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以下就是10个已有证据表明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对抗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 到户外去,减少“恶性循环”
就改善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而言,户外活动能带来巨大的回报。2015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户外散步90分钟可以减少“刍思”(rumination)。在心理学上,刍思是一种消极的、不断“反刍”受伤记忆的思维模式(有点类似于“恶性循环”)。研究还显示,相比于行走在繁忙的市区,走进大自然会减少大脑膝下前额叶皮层的活动(该区域与人的情绪有关),这表明自然空间能带来特别的益处。
2。 让身体动起来

当你感到沮丧时,锻炼可能是你能做的事情当中最缺乏吸引力的。然而,让身体动起来可以让你的大脑受益,有时甚至会带来惊人的效果。在2007年发表在《身心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若干小组,分别进行小组锻炼、居家锻炼、服用抗抑郁药或服用安慰剂,持续16周。在研究结束时,进行小组锻炼和居家锻炼的受试者中,分别有45%和40%的成员不再符合重度抑郁症的标准。在统计上,这与服用抗抑郁药物组47%的恢复率相近。此外,从统计数据来看,进行锻炼和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效果都优于服用安慰剂,后者有31%的成员恢复了健康。
锻炼还可以训练大脑,使其在经历恐惧或担忧的身体症状(比如心跳加快或呼吸急促)时不会惊慌,从而消除焦虑,与不锻炼相比,进行什么锻炼并不重要——任何锻炼都能带来更良好的心理健康。团队运动、骑自行车、健美操和健身活动所带来的益处最大。锻炼得越多不一定就越好:每周三到五次,每次45分钟的效果最佳。
3。 练习冥想以激活情绪控制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冥想有益于心理健康。冥想练习可以激活与情绪控制相关的大脑网络,还可以降低血压和皮质醇(被称为压力荷尔蒙)的水平,基于正念的技巧似乎在治疗焦虑方面优于基础的放松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治疗策略一样,有些人可能会在冥想中经历消极的副作用,甚至导致症状恶化。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8.3%的人经历过冥想的负面效应,通常是在冥想练习后症状恶化,或出现新的抑郁或焦虑症状。因此,如果冥想让你的感觉不好,就不要勉强自己。
4。 与他人交流,打破消极的思维模式

对心理健康而言,孤独感与抑郁症状及一系列健康问题有关,从睡眠不足到免疫功能下降,甚至早逝。不过,的确有研究表明,孤独感是可以被击退的:参加互助小组或增加社会互动等干预措施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人际关系,而培养社交技能并打破对社交的消极思维模式的效果甚至更好。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干预手段,有助于解开扭曲的思维模式,比如那种认为宴席上每个人都暗中讨厌自己的想法。
5。 停止“末日刷屏”

6。 拥抱他人

“拥抱”看似只是很简单的举动,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会让人感觉没那么孤独。研究人员发现,在英国——被认为是一个“低接触”的社会——日常生活中有过身体接触体验(比如轻抚背部)的人报告称,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较少受到忽视;缺少这方面体验的人则有更多被忽视的感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社交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那些被剥夺亲密接触(即与家人或伴侣的身体接触)的人报告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最高。
7。 表达你的感恩之情

当你感到生活中的一切都黯淡无光时,要找到一线希望并不容易。但是,寻找这一线希望的行动,即表达感恩之情,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在一项著名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以写日记的方式,记下日常的烦恼、让他们感激的事情,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参与者还记录了他们的情绪。结果发现,那些在21天内列出感恩之事的人比那些列出中立事件的人报告了更多的积极情绪,以及更少的消极情绪。根据报告,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总体上更加满意,也更加乐观。其他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效果。例如,201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一段关系中表达感激之情,可以提高人们在这段关系中的幸福感。
8。 练习呼吸

在紧急事件中,人们(也包括许多动物)会出现所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身体会自动为危险情况做好准备: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瞳孔放大,以吸收更多光线。然而,当不存在实际威胁时,这些反应就不是特别有用了。有时,打破生理循环是对抗焦虑和抑郁的第一步。练习瑜伽呼吸——深、慢呼吸与快速、兴奋的呼吸交替进行——可以帮助那些对抗抑郁药没有良好反应的人减轻抑郁症状。
深、慢呼吸也可以通过激发副交感神经系统来帮助减轻焦虑。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中控制自动过程的部分,负责身体休息时的“休息和消化”或“进食和繁殖”等方面的活动,包括性唤起、流涎、流泪、排尿、消化和排便等,还具有镇静身心的作用。
9。 把睡眠放在第一位

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是密切相关的。刍思和担忧会让你难以入睡;与此同时,睡眠不足又会加剧焦虑和消极情绪,当人们睡眠不好时,他们第二天会更容易生气。
睡眠不足,尤其是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不足,会损害内侧前额叶皮层,这是大脑中负责自我指思和情感处理的部分。失眠还会破坏内侧前额叶皮层和边缘系统之间的通信。边缘系统是大脑中控制战斗或逃跑反应和其他基本生存功能的网络。
如何获得更好的睡眠呢?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在床上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注意咖啡因的摄入量,以及在白天进行一定量的锻炼。
10。 管理你的健康状况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比一般人群有更高的抑郁发生率。据估计,有三分之一的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抑郁症状。在某些情况下,这一比例可能会更高。例如,有40%到65%的心脏病患者会经历抑郁,疼痛可能是慢性病患者出现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果病症不严重,及时到的精神科医院接受科学治疗,后期自我做好调理工作还是可以恢复健康的,后期在家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避免情况反复的发作,可以的,如果有条件不妨可以接受心理咨询,焦虑症是心理挂碍因素,尤其青春期心理危机正是高发期,自身心理内心世界成长学习很重要。
(一定要确诊是焦虑症或惊恐症,排除心脏等其他病症)
第一种、较轻的
如果刚开始感觉心里不舒服,烦躁或紧张的感觉,自己还能控制住情绪,没有其他特殊症状,那说明情况不是很严重,建议不用去医院,不用吃药,抛开工作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调节一下2、建议最好将此事告诉家人或者对自己好的朋友、同学(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不是感觉平时关系好的),不要怕丢人,让他们知道你的情况,对你绝对有好处,他们会陪你走出这种状态3、多接触外界,绝对不要一个人闷在家里,如果感觉自我无法好转必要时可以找神经内科医生聊聊,很快会好的。
第二种、严重的
因前期不重视,症状发展到很严重,例如紧张、出汗、头胀、发昏、反胃、不敢入睡、惊恐、怕人、不敢出门,甚至有不好的想法,那么马上按照以下程序做:
1、如实将自身情况告诉家人,如果家人不在身边那就告诉对自己好的朋友、同学(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不是感觉平时关系好的,如果你告诉的人对此不重视,那就再换个人,直到找到你感觉放心的人),不要怕丢人,让他们知道你的情况,对你绝对有好处,他们会陪你走出这种状态。
2、让上面的人陪你去医院神经内科看医生,一定要大点城市的三甲医院本地没有就去外地,找科内的好医生,一般科主任或挂号多的医生都很好,然后就是听医生的。吃什么药、吃多久一定要听医生的,当然也不是一开始遇到的医生就一定适合你,感觉一段时间如果效果不好就要及时换医生,毕竟现在好的医生不是很多。
3、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治疗外,多出去走走,多与人交流,哪怕辞职都值得。一定要按医生要求吃药,不要盲目自主减药和停药,切记。
4、治愈后在医生嘱咐下慢慢减药量,停药后肯定有不舒适,除了要有信心,还要多出去走走,多与人交流,不要追求剧烈运动,散步快步走就可以,早睡早起,不要累着,不要发火急躁,凡事想开,否则容易复发。饮食清淡。坚持两三个月的停药过渡期基本宣告痊愈。
记住三个关键点:一自己有信心、二找到陪同治疗的人、三找到好医生
诱发青少年焦虑症的原因有:
一父母或教师对孩子的苛求,对于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总是表现出不满,反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远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及,使孩子总对自己不满,陷入自责中,也会导致青少年的焦虑反应。
二青春期的适应问题:如果没能解决好,也会导致焦虑的形成。青春期中,随着性的成熟,个体对生活的要求和生活态度都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开始具有更为明确的自我意识。如何重新认识自我,适应这一时期的身体变化,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欲望的诱惑,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可成为焦虑的原因。
三父母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遇事总想其不好的方面,如常给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使孩子遇事总从坏的方面想,形成了忧心忡忡的性格,整天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四教师或父母的严厉惩罚也是诱发青少年焦虑症的原因之一。有的家长或教师对孩子经常实施严厉惩罚,而惩罚之时并没有明确要求孩子该如何做,没能提供确切的行为准则,使孩子在恐惧担忧中生活,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大祸临头,自己总是要犯什么错误,形成焦虑的个性。
五学校的课程设置:如果没能考虑学生的能力特点,过于高难,也会导致学生的焦虑。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在学校中就会没有安全感,不断地乞求好成绩,却又不能得到好成绩,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总是担心完不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考试不能达到大人的要求,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中生活,最终学会焦虑的方式对待生活。这有几种可能,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在我看来15岁的青少年容易换焦虑症也属于正常,家庭的压力,学校的环境,家长要多与孩子和谐的沟通,问问是学校的学习压力还是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有矛盾等等,,在这没能见到本人,,介意你去找找当地的心里医疗师开导开导吧你好!
社会转型期,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压力与日俱增。
对此,要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轻度焦虑,如果放任,会发展成为慢性扩散性焦虑症,很麻烦。
引导就是家庭治疗。比如严格执行生物钟、宽松成绩压力、促动运动习惯、强迫按时在太阳下活动或学习(缺少阳光,会导致褪黑素(也称松果体素)和5-羟色胺的分泌失调,导致生物钟紊乱,是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的元凶。)、交给孩子身心合一放松法等。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我觉得这是大环境造成的,特别是网络,现在网络拉大了人们间的距离,有时候不上网会觉得空虚,寂寞,不知道你表弟是否有网瘾,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多和家人在一起,朋友在一起,这个我觉得医生看都没用,就是自己的心结开了就好了~
搜索标签:
本站关键词:宁夏孩子厌学教育学校,宁夏封闭式学校,宁夏孩子管教学校,宁夏少年封闭式学校,宁夏青少年管教学校,宁夏青少年特训学校,宁夏青少年教育学校,宁夏戒网瘾学校,宁夏军事化管理学校,宁夏青少年行为矫正学校,宁夏青少年叛逆学校,宁夏叛逆孩子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4 宁夏叛逆孩子学校 版权所有 lCP备案号: 鄂ICP备2024079674号-10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TAG标签 非商用版本